「催生」好嗎?母子平安最重要!
(Chinese version only)
越來越靠近預產期,孕婦常常會有矛盾的心情出現,一方面希望趕緊卸貨解脫(引產或催生可以幫忙),一方面又對生產過程懷有恐懼。
然而有些孕婦會很擔心「催生」會不會對自己和胎兒造成影響?有些孕婦反而覺得,若是催生對自己及胎兒沒有影響,那可不可以早一點催出來?
引產vs.催生
首先可能要先區分常聽到的名詞,引產、催生一不一樣?
- 引產(Induction):是指在還未進入產程前,用人工的方法引發產兆,可用在任何週數的孕婦,包括胎兒出生無法存活的狀況下終止妊娠,或過了預產期卻無任何產兆的孕婦。
- 催生(Augmentation,也稱催產):Augmentation就是加強的意思,指的是已經有產兆出現,但是強度不足以推動產程,因此使用人為的方式加速生產的過程。
然而一般人不會區分那麼清楚,不論催生或引產都會統稱為「催生」。本文主要討論沒有產兆時,用人為的「引產」方式讓胎兒出生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需不需要引產的評估
既然沒有什麼產兆,為什麼要讓胎兒出生呢?自然不是最好嗎?引產不是比較痛嗎?引產會不會對胎兒或媽咪造成傷害?在評估需不需要引產時,在醫生的立場,主要是比較「繼續懷孕下去」和「引產讓胎兒出來」,何者對媽咪和胎兒比較有利?但是這個判斷其實很困難,雖然有些狀況,原則上最好是引產,有些則最好不要。
建議引產的狀況
包括胎盤早期剝離、絨毛羊膜炎、胎死腹中、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子癇症、早期破水、過期妊娠、孕婦有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或是胎兒有生長遲緩、羊水過少等現象。此時通常是孕婦跟胎兒本身就處在危險狀況,若是引產出來的胎兒出問題,常常是原本疾病的影響,而不是引產本身造成的。
建議不要引產的狀況
包括前置胎盤、胎位不症、臍帶脫垂和前胎剖腹產等。
說說很簡單,但是實際執行上考慮的部分就更多了!舉個例子來說:過期妊娠在定義上是超過預產期,那只要超過預產期一天就要引產呢?還是要等一個星期或是兩個星期呢?就醫學的統計來說,懷孕39〜41週出生的胎兒,死亡率最低,所以有人主張41週後再開始引產。有人認為累積死亡率在38週最低,所以只要超過預產期就要引產。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孕期小分享:胎教-父子聊天
(Chinese version only)
已經懷孕到34周,作為孕媽的我當然改變巨大,但我逐漸發現原來身邊的「孕爸」也在翻天覆地的轉變,而且已經很會跟肚裡的兒子聊天⋯⋯
1. 晚上回來,立即入屋叫人,只是叫的不是我,而是:「Bat,papa 回來了!」
2. 以前叫他都不睡,光對著電腦忙。現在卻已經開始把握親子時光,我去睡覺他也跳上床,對著我的肚皮哼歌給寶寶聽
3.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摸我肚子:「Bat,起床沒有?快叫papa 早晨!」如果感到寶寶稍有郁動就很高興。
4. 周末一起出門吃早餐,等候升降機期間又突然蹲下親吻我的肚子:「Bat,我們現在去食早餐,好不好?」
5. 就算在商場乘電梯時,他在前我在後,也突然「回手」摸我肚皮,跟寶寶黐纏得不得了。
不過說也奇怪,近來寶寶好像已經受到父愛感動,開始認得爸爸聲音,由以前對爸爸不瞅不睬、一動不動;到現在爸爸回家跟他說話就開始活躍地在我腹中翻滾,好像真的有很大分別。
最近,有一次爸爸貼著肚皮講話,他還立即踢中爸爸的嘴呢!爸爸被踢後超開心的!
這就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初接觸,雖然隔著肚皮,也洋溢著幸福溫暖。
【題內話】爸爸胎教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胎教不只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參與其中,對爸爸自己、對孕媽、對寶寶都有莫大好處。據說,科學研究證實胎兒多聽低頻率聲音,例如爸爸的聲線,是一種良好的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同時也可令爸爸跟寶寶及早建立感情上的溝通,讓寶寶知道一家人都期待他的到來。當然了,這個行為也讓孕媽媽心情更加愉悅,自然有利於胎兒健康發育成長啦。
作者:Mrs Co:Lam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孕期小分享:一個動作K.O.小腿抽筋
(Chinese version only)
超可怕的孕期小腿抽筋,我終於經歷了,超痛超痛超痛!因為很痛所以說三次。
35周3,離預產期還有一個月時間,昨日逛街看電影買BB用品,行足五六小時,雙腿疲累又繃緊,回到家中已經「醒目地」立即找來小巧的推拿腳機按摩小腿半小時,立時覺得小腿放鬆不少。
晚上上床後才記起未拉筋,不過腹大便便不想再動了,很快睡死。怎料早上起床立即有「報應」,伸個懶腰蹬腿時小腿內側抽筋,超痛!!!
這時候需要做的事有兩件:
1/ 立即屈曲抽筋的腿部至貼近身體
2/ 大聲叫醒老公叫他按摩抽筋位置
大約幾十秒吧,抽筋停止,但仍然很痛!
立即跟老公說:「生BB難道比抽筋還痛?我不敢生了。」
原來我對痛感沒甚麼概念,可能這次抽筋就是給我預演「痛楚的初級練習」。
之後打算下床,才發現抽筋的小腿連站也站不起來,惟有再忍痛由老公扶起來繼續拉筋,如下圖:
圖/Mayo Clinic
這個拉筋動作主要拉小腿,以牆作支撐非常安全,就算肚多大也可以做。
記得後面的腳板一定要完全貼地才有效啊。
大約拉了幾分鐘,小腿終於感覺舒適不少,可以自己走去梳洗了。不過今天一整天,抽筋位置仍隱隱作痛,我亦不敢再怠慢,一有時間就做這個動作拉拉筋,左右腳輪流做,以防抽筋再度突襲。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為自己好,孕婦保健不要躲懶啊~ (淚)
作者:Mrs Co:Lam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孕期小分享:腰背臀不再痛!
(Chinese version only)
【終極紓緩孕期坐骨神經痛】
我終於感受到甚麼是坐骨神經痛!
幸運是我,懷孕至今32周,一直沒有甚麼不適,不但沒孕吐,頂多只是反胃,抽筋只試過一秒,沒怎麼腰背痛,只有在之前未開始用枕頭承托前,早上睡醒後腰痛十多分鐘,很快沒事。
不過隨著肚子愈來愈巨大,前幾天下午,突然感到腰背有點痛,到了晚上,右邊臀部至大腿後側也痛起來,一開始很疑惑自己是不是撞到?有瘀傷?慢慢思緒開始澄明:「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孕期坐骨神經痛?!」
懷孕後期,孕媽腰椎負擔愈來愈重,加上身體開始產生激素讓恥骨鬆弛,讓盤骨及周圍韌帶減壓,為生產做好準備,影響孕媽腰間支撐,這就是造成傳說中恥骨痛、坐骨神經痛(由腰至臂及腿)的原因。
【紓緩痛楚小分享】
想要紓緩,有以下幾招:
1. 千萬要做好腰間承托,平時坐著時腰部要墊好。
2. 晚上用孕婦枕側睡,或如果家中已有額外枕頭,就可以好像我這張相片示範一樣,在肚下、腰背部墊好枕頭,完全承托所有受力的地方,雙腿再夾著枕頭,雙腿一彎一直。
** 孕7個月開始用了這個方法後,連早上睡醒也再沒有腰痛!**
3. 用熱毛巾敷痛處,以及讓老公表現一下,替你輕輕按摩腰臀腿部。
4. 不要站太久、坐太久、維持同一個動作太久。
5. 為雙腿保暖,因為受涼也會影響坐骨神經痛的。
6. 勤做紓緩運動 — 最好方法是在孕四個月起,未有任何疼痛就開始鍛練,預防抽筋痛症。
特別推介
– 這個我由孕前就很喜歡的拉筋動作,可照顧到背部至雙腿內側及盆骨,原來連伊利沙伯醫院物理治療部也印製了小冊子向孕婦推薦,他們更建議孕16周起至分娩均可進行此運動。
以下這個動作也是我孕期前也喜歡的,不過肚子愈來愈大,由以前躺著做,到現在要演變成坐著做,可有效拉鬆臂、腿、後背,紓緩坐骨神經痛,這個我喜歡在睡前做。
以下兩個瑜珈動作,每天早上醒來我也會做三四次,立即紓緩痠痛,而且不會很花時間。
Child’s Pose: 活動盤骨、大腿、臀部、脊柱及下背部。伏下後可hold住十多廿秒或更久,讓各部位得到足夠伸展。
Cat-Cow Pose: 減輕臀部、背部痠痛
(GIF圖片來源: www.healthline.com)
*注意:以上純為我的個人經驗,各位孕媽媽開始孕期運動前,請諮詢醫護專業意見!
作者:Mrs Co:Lam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孕婦每天吃多少才夠營養?
(Chinese version only)
「一人吃兩人補,媽媽健康胎兒壯。」這是一句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因此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每位準媽媽一知道自己懷孕後,都會非常注意自己的飲食:「我每天吃的東西夠營養嗎?」「我需不需要吃維他命來補充營養?」其實,根據台灣衛生署對孕婦每日飲食建議量,準媽媽只要每天吃足以下所列食物,就能夠給胎兒寶寶均衡完整的營養。
牛奶 2-3杯(每杯240ml)
蛋 1個
魚或肉 3-5兩,約150公克
主食(麵飯) 3-6碗
綠色蔬菜 2碟(每碟100公克)
其他蔬菜 2碟
水果 3份,一份是柑橘類
油脂 3-4湯匙(含菜餚中的油脂)
肝臟 每週一份,30公克
若因害喜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以上的某一項食物時,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例如:若當天少吃一枚蛋,可多吃一兩魚肉。
但也有一些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是其他食物無法取代的,例如:
** 奶類
因為奶類除了能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外,更能供給孕婦大量需要的鈣。奶中的鈣含量 不但豐富,吸收利用的效果也比其他來源者好得多,所以請勿以其他食物取代之。
** 肝臟
含有豐富的鐵質,而且比其他食物容易吸收。由於一般婦女日常飲食中鐵質量不夠,已有缺鐵現象,因此懷 孕後需要攝取比平常更多的鐵質以造血,所以每週應食用一次肝臟。
P.S 一般全脂奶粉或鮮乳中,鐵質及維他命(如C、E等)並不豐富,所以若以牛乳取代魚、肉、蛋類是不妥當的。
作者、資料來源:長庚醫院婦產科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肥B唔肥媽的孕期飲食原則(小食篇)
(Chinese version only)
餐與餐之間的飲食
一、水果、堅果是天然的裹腹小點
(一)選擇時令、有營養價值、低甜度的水果
- 時令水果不用擔心過多的藥劑殘留,例如冬天的蜜棗,有機草莓等。
- 有營養需求的水果,例如鐵量高櫻桃、葡萄等。
- 低甜度的水果,例如蕃茄、芭樂((番石榴)等。
(二)適量堅果
適量堅果類,裡面有天然的不飽和脂肪,其中亞麻仁籽和核桃都含有對寶寶大腦有益的Omega-3,雖然DHA不如大型魚類豐富,但也不用擔心吃到過多的重金屬。
黑芝麻高鐵又高鈣,正好是懷孕期間最需要的養分。
二、新鮮蔬果汁
媽咪可以在餐與餐之間打一杯蔬果汁,用有機的食材,選紅蘿蔔、小黃瓜、蕃茄、蘋果、鳳梨、葡萄等,每次挑選二至四種食材打一杯蔬果汁。不過要注意糖份攝取。
三、自己煮的無糖飲料
推薦枸杞桂圓茶,青草茶、洛神茶、大麥茶,不加糖。
作者:Lililivia(本文整理自網絡文章)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肥B唔肥媽的孕期飲食原則(營養篇)
(Chinese version only)
上網睇到一篇叫做「胖寶寶、不胖媽媽的孕期飲食原則與體重控制方式」,令我呢個準媽媽大有收穫~ 不過篇幅較長,需要多點時間消化,我就按自己的經驗整理了一下原文。(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一下標題找找原文看~)
這樣的飲食原則其實也適合一般孕媽媽KEEP FIT用:
正餐飲食順序
一、先吃蔬菜瓜果類
做法可以是蒸/清炒/煮湯也可以,以少油和調味作基本。
好處:多吃點纖維多的蔬菜瓜果,可以補充許多礦物質、維生素、纖維質,不但營養多元而且有益於排便。
二、再是吃蛋白質類
肉類/奶類/豆製品類/魚類
煮法也很隨意,按自己當時喜好決定就好。(原文媽媽有提到自己的口味由小BABY 決定~XD)
好處:蛋白質吃得夠有助胎兒發育,是BABY發育的必要元素啊!
三、最後吃澱粉類、水果類
最後吃的原因是怕糖份太高,可以吃糙米之類的粗食,面包也可以,但多數是全麥面包,盡量不要吃太多牛油糖的面包啦~
水果不限,但注意份量就好。
四、不喝湯/ 不吃甜點
原文提過懷孕要在有限的食量去爭取盡量足夠的營養這點我是非常認同!
湯不但有較多調味和油鹽,會令孕婦水腫。
甜品更是妊娠糖尿最大根源,高糖份的食物絕對不能吃!
飲品中的糖份也要注意。
作者: Lililivia
(本頁內容由香港媽咪幫授權轉載,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mamibuy.com.hk。)
臍帶血含有豐富的幹細胞
(Chinese version only)
臍帶血和一般的血液一樣含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漿。唯一不同的是,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可以製造血液,用來代替受感染或在治療過程中壞死的血液細胞。
臍帶血幹細胞除可以治療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外,亦對治療其他疾病亦有巨大潛力。很多研究結果已指出,臍帶血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多種組織和細胞,在臨床上已被測試,均取得良好的療效。
由於臍帶血保留了BB本身的基因,因此使用時無須再作配對,是BB未來最佳細胞修復的來源。臍帶血是非常珍貴的醫療資源,而且一生只有一次儲存的機會,必須在BB出生10-15分鐘內採集完成,準爸爸媽媽必須把握這一不可再的黃金機會,將珍貴的臍帶血保存下來。
臍帶血好處多
(Chinese version only)
臍帶血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確實非常有用。臍帶血和骨髓一樣,含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因此可以被用於幹細胞移植,在臨床上可以醫治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症等各種不同嚴重的疾病。而且和骨髓移殖相比,臍帶血有兩個好處:一、無需手術;二、比捐贈骨髓要簡單快捷。
臍帶血是隨著胎兒娩出、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過去,臍帶血會被視為醫療廢物,通常是廢棄不用的。但有愈來愈多硏究注意到這個以往被視為醫療廢物所具有的價值。臍帶血液中含量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是所有血液細胞的前身:從對抗感染的白血球、攜氧的紅血球,到受傷時促進凝血的血小板等,都來自該種細胞。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乾細胞的重要來源,與骨髓形成良好互補,是難能可貴的資源。
由於臍帶血並不需要跟骨髓一樣有完全的配對才能作成功移殖。若家裏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花錢買一份健康保險也未嘗不可,健康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價的。
臍帶血移植
(Chinese version only)
近期曾經有爸爸媽媽在社交平台公開呼籲,希望即將分娩的準媽媽捐出臍帶血,助其患上血癌的女兒度過難關,能夠接受移殖手術。根據報導,專家表示若患者年紀比較幼少,即可使用臍帶血醫治血癌,他們估計使用1至2份臍帶血便已足夠。
臍帶血含大量原始血球細胞,對部分嚴重疾病有治療成效,如急性血癌、先天性血液疾病、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先天性免疫系統疾病及先天性新陳代謝系統疾病等。
由於臍帶血並不需要跟骨髓一樣有完全的配對才能作成功移植,若家裏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花錢買一份健康保險也未嘗不可,健康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