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到底有什麼用?
(Chinese version only)
很多人對臍帶血的認識很不全面,那麼,臍帶血到底有什麼用?有必要存下來嗎?目前香港對於臍帶血的儲存上有兩種儲存庫,一種是私人庫,還有一種是向公營臍帶血庫捐贈臍帶血。所謂私人庫就是父母為自己BB保存臍帶血的地方,這需要父母為BB支付儲存費用,而香港公營庫則是父母同意將BB臍帶血贈予香港紅十字會。
臍帶血是胎兒分娩斷臍後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臍帶血採集和傳統的骨髓採集大不相同,不用進行麻醉,不會有痛楚,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是因為臍帶血是來自胎兒分娩後、遺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收集過程是在剪斷臍帶之後操作的,所以不會對母親和BB造成不好影響,等於將醫療廢物循環利用,保留日後發揮其治療潛力的機會。
送給BB的第一份禮物
(Chinese version only)
作為爸爸媽媽,為何要選擇幫BB保留臍帶血,作為送給BB的第一份禮物?因為儲存臍帶血不僅能成為疾病發生時的治療選擇,最重要的是讓愛延續。
父母在考慮儲存臍帶血時,除了應該對臍帶血儲存有基本的認識,同時也要抱持正面看法,因為醫學及生物科技方面的進步絕對是日新月異的。
為BB選擇儲存臍帶血,等於事先把健康的希望儲存起來,用不到當然最好,但如果真的需要時,有儲存才有機會。況且,臍帶血的幹細胞不只能存下來自用,或許有一天也可能幫助到BB的兄弟姐妹、家人,甚至是其他有需要的人。幫摰愛保存一輩子最珍貴的健康資源,真的是相當值得的一筆投資!
臍血移植為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帶來新生命
(Chinese version only)
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又稱戴-布二氏貧血或Diamond-Blckfan症候群(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它屬於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有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綜合症,骨髓不能正常製造紅血球,引致患者嚴重貧血。
被診斷出有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時,Heidi Tweten僅十個月大。當時根治此疾病的方法只有造血幹細胞移植,但Heidi的家人中沒有合適骨髓捐贈者,所以Heidi一直要接受定期輸血。20歲時,Heidi開始對輸血產生抗體,情況變差,幸好找到了合適的臍血進行移植。
移植後9年,Heidi情況良好並過著正常的生活。
應用臍血移植案例:治療脊髓受損
(Chinese version only)
脊髓連接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功能包括傳遞感官和運動信息。脊髓受損除了可能導致癱瘓,更有機會影響控制大小便等其他身體主要功能,情況可以非常嚴重。
一篇在Cytotherapy刊登的文章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將臍血幹細胞直接移植到一位37歲脊髓受損女病人的受損脊髓部份,在移植後的41日內,病人的臀部和大腿在感官知覺和運動能力上都有所改善,受損脊髓部份更出現重生情況。研究結果相當正面,臍血幹細胞移植日後有機會成為脊髓受損病人的有效治療方法。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研究發展
(Chinese version only)
一般人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認識就是患者臉上出紅疹,其實此症嚴重起來可遠超表面皮膚問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屬自體免疫疾病,成因是免疫系統失衡,過量不正常抗體攻擊自身不同器官組織,出現慢性發炎。患者多數是15至30歲的女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暫無確切預防方法,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一篇由美國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發表的文章,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接受臍帶幹細胞移植,能起減低疾病的活躍程度、穩定引起發炎的蛋白質等作用。
臍血幹細胞治先天免疫病案例
(Chinese version only)
先天免疫系統不良疾病(SCID),又稱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種罕有遺傳病,患者因體內不能製造足夠白血球而導致先天抵抗力不良,一旦受感染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來自英國的一個案例,11個月大的小男孩Imtiyaz Ahmed是SCID患者,他同患此症的哥哥已經因受感染而不幸離世,Imtiyaz在倫敦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接受了臍血幹細胞移植後成功治癒。
由於臍血幹細胞移植有不少優勝之處,部份醫生開始採用臍血幹細胞移植醫治兒童SCID。在Imtiyaz的成功案例裡,臍血來自非親屬捐贈者,所以預先儲存臍血幹細胞除了是以備不時之需,更有機會救人一命。
針對柏金遜症的醫療發展
(Chinese version only)
柏金遜症是一種影響許多老年人的疾病,每1000個70歲以上人士之中就有5個患者。病徵主要是震顫、肌肉僵硬及行動不便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現存的治療方法不能根治柏金遜症,只可以為患者減輕病徵。
臍血移植有很多醫治先天性疾病的成功案例,但其實臍血的潛力絕對不止於此。一篇在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的文章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注入取自人類臍血的一種細胞成功為患柏金遜症的老鼠延遲病徵出現及延長壽命,可見臍血移植日後有機會成為柏金遜症的可行治療方法。
骨質石化病的新療法
(Chinese version only)
骨質石化病(Osteopetrosis)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代謝疾病,兒童患者有出現失明、骨折等嚴重併發症的危機。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暫時最理想治療骨質石化病的方法,不過移植的時間性相當重要,臍血幹細胞移植成為了患者的新希望。
一篇由美國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於2013年發表的文章指出,對患上骨質石化病而沒有合適兄弟姊妹或非親屬成年捐贈者的兒童而言,非親屬臍血幹細胞移植是可行的治療方法。幹細胞的數量比相容性更能決定臍血幹細胞移植的成功,所以預先儲存臍血幹細胞有防範未然的價值。
臍血治療腦麻痺的研究新進展
(Chinese version only)
腦麻痺是一種發展障礙病,影響全球每1000個初生嬰兒中的約2至2.5個之多。腦麻痺患者活動能力受損,現今主要療法是改善肌肉張力和減輕併發症。自身臍血幹細胞移植是近年出現的腦麻痺新療法,但對沒有預先儲存臍血幹細胞的患者而言似乎並無幫助。
幸而,最近臍血幹細胞移植醫治腦麻痺的研究有了新進展:美國Duke University及澳洲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均開始了使用取自患者親兄弟姊妹的臍血幹細胞移植醫治腦麻痺的第一階段臨床測試,為全球受腦麻痺影響而沒預先儲存自身臍血的人士燃點了新希望。
臍血幹細胞治療白血病更優勝?
(Chinese version only)
白血病又稱血癌,是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對於醫治白血病,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幹細胞移植這個方法。然而,幹細胞移植治療首先要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可謂完全處於被動。
臍血幹細胞移植是白血病的一種新療法,除了能解決尋找合適捐贈者的困難及有機會出現排斥的問題外,近日美國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一項比較傳統幹細胞移植及臍血幹細胞移植的研究,更發現臍血幹細胞移植對移植後復發屬高危的患者(即移植前化療無法完全消滅所有癌細胞的患者)治療效果可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