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血治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骨髓衰竭疾病,患者除了貧血還會出現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不足,可能有生命危險。2009年被診斷患上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美國亞裔女孩Kyra,8歲開始接受過一連串的治療,情況曾經好轉,但到2013年初再度惡化,骨髓移植是讓Kyra存活的最佳治療選擇。

屬少數族裔的Kyra在美國要找合適的骨髓捐贈者相當困難,幸好美國西雅圖Fred Hutch的研究員Dr. Colleen Delaney一直為沒合適捐贈者的患者開發更有效的臍血移植技術,並得到FDA批准在西雅圖為Kyra進行治療。接受臍血移植後的Kyra現時已經不需要抑制免疫力藥物的幫助。


全球首位接受臍血移植病人近況

臍血移植今日聽來還好像一項新醫療科技,但其實第一宗臍帶血移植個案早在1988年出現。當年只有5歲的Matthew Farrow患有范康尼貧血(Fanconi’s Anemia),他在法國巴黎Hôpital Saint-Louis接受了移植,臍血來自他當時剛出生的妹妹。

2015年,童年時接受移植的Matthew Farrow已經32歲,已婚且已為人父。Matthew妹妹的臍血治好了他范康尼貧血引起的骨髓衰竭,讓他有機會長大成人。今日的Matthew會以自己為例子鼓勵接受了臍血移植的小朋友的家人,並讓他們知道病人都可以長大、成家立室和過正常人生。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與臍帶血

鐮狀細胞疾病(鐮狀細胞性貧血)是一種基因異變引致的遺傳病,患者的紅血球變成不正常的鐮刀形,並阻塞血液流動,相當具危險性。鐮狀細胞疾病估計影響全球超過200萬人,現時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能治癒此病的方法,臍血是其中一個幹細胞來源。

由於鐮狀細胞疾病是隱性遺傳的,即已有一個患鐮狀細胞疾病的孩子的母親,下一個孩子有25%機會同樣患上此病,亦有25%機會與患病孩子組織類型吻合而有機會可進行臍血移植,所以在下一個孩子出生時儲存臍帶血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