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學習教養的時期,但是有些寶寶總是難教任性,好像從不跟從教導,更有些必須時時刻刻要跟著父或母,令到他們疲於奔命,卻又沒有解決方法,大家有沒有想過是與安全感有關?

 

研究發現,0-3歲是嬰兒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的最佳時期,孩子3歲之前安全感的建立,將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

 

對媽媽的信任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個體發展的早期,人格發展最主要的課題是建立對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嬰兒初生,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看護人的良好照顧,尤其是母親,如能夠對嬰兒採取慈愛的態度,並且這種慈愛是經常的、一貫的和可靠的,嬰兒就會覺得舒適與滿足,會產生最初的安全感,會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

 

安全感一般最早來自發展早期對母親的信任。如:當孩子在感到餓、尿、 無聊、不舒服時——開始大哭引起母親的注意——母親每每在這時出現,抱住他並安慰他,並一一為他解除不快、滿足他的需要。孩子通過對母親的信任而獲得安全感。如果在孩子幼小的童年時期,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建立孩子的成功感

 

父母應讓孩子建立適當的自信心,讓他獨立完成事情,尤其當孩子主動想自己做的時候,父母應多給予空間,從旁觀察,讓孩子發揮。甚至,多給予孩子不同的簡單任務,讓孩子累積成功的經驗,從而認識自己的能力。生活中不同的任務和活動,都能提升孩子的成功感。當孩子擁有成功的經驗,他們的安全感就能提升,不怕面對困難並勇於嘗試,這便可以提高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