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幫忙的孩子」

 

在一個小學低年級的活動中,老師希望各同學分享一天中感到最快樂的事。小朋友們都不約而同地說「我今天當選了班長,感到很開心。」「今天最快樂的是老師挑選我成為科長。」。明明就增添了自己的工作,為何這些小朋友會覺得是最快樂的事呢?

對孩子而言,幫助成人並非一件苦差,而是一件樂事。我們又怎樣把「幫忙」套用於家庭上呢?在家庭中,家長亦可以為孩子增添一個角色,例如,「家務小助手」「玩具管理員」等等。好讓孩子感受到他/她是家中一份子,並願意為家庭付出,及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家長在分配家中工作時,有甚麼需要留意呢?

1️. 得到成人的認同和肯定

課室中的職位,並非每一位同學都能擔任。因此,能夠被老師挑選擔任班中某角色,是對自己能力和表現的肯定。例如,「老師話我乖所以選我做班長。」

2️. 獲得控制權

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受成人的管制,「要聽大人話」。而這些職位正正能夠獲得有限度的控制權。小領袖的角色能夠讓孩子嘗試「別人聽我話」的感覺,是一種能夠模仿成人的優越感。

3. 角色需帶點挑戰

家長給予孩子的任務要帶點挑戰性和新鮮感。若然孩子早以熟練技能,不妨在當中加點變化和難度來增加孩子的動力。例如,平常用地拖抹地,今日試試一起用濕布吧。

4. 多讚賞

家長為孩子安排家中的角色或職責,孩子完成任務後,很重要的是獲得父母的讚賞,例如,「你將啲嘢執得好整齊喎!」,好讓孩子從幫忙中獲得滿足感。長遠來看,這能夠培養孩子的使命感。

5. 培養責任感,分工合作

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崗位,小朋友亦不例外。為孩子安排角色及任務,有助教導他們人人都有責任為家庭付出的道理。從小培養孩子這個概念,有助日後在家庭中有更完善的分工。

向孩子分配家中工作,不但是對他們一個「長大了」的肯定,還能讓孩子對家有一份歸屬感。

Penny Yam, co-director and secretary of Care & Beyond – Wellness services Co. Ltd.

任佩欣小姐為緯心綜合輔導服務的董事及秘書